【ppzhan摘要】中國的紙媒也同樣面臨向數字化、網絡化轉型的局面。但看看各報紙的網站,往往千篇一律,多是把紙媒上發(fā)表的東西貼出來而已。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紙媒信息也相當隨意,擺出一副“轉了你是看得起你”的架勢。這種利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壟斷,自然使各紙媒喪失了經營自己網站的動機,從長遠看,會妨礙媒體的繁榮??梢?,網絡化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,已經成為中國媒體所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。
近日,不列顛百科出版社宣布有244年歷史的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印刷版壽終正寢,徹底轉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。無*偶,《紐約時報》在試行了一年的網站訂閱制度后,于3月20日宣布,把讀者每月能夠讀到的免費文章從20篇降到10篇。短短幾天之內兩大出版機構的戲劇性變化,頗有一些啟示意味。
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停印,在文化心理上的沖擊顯然更大些。在其244年的歷史中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以無可置疑的成為英語世界中高產階層的“文化家具”。大家覺得不在書架上擺一套就顯得缺乏品位和層次?!恫涣蓄嵃倏迫珪返牧餍卸仍?990年達到高峰,賣了12萬套。之后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急跌,2010年后一版印了僅僅12000套,至今仍有3500套沒有賣完,以不足1400美元的折扣價在網上兜售。我對這32冊的精裝寶貝注目良久,很有買下來收藏之意。但想想當年白揀來又送走的那套,還是舍不得下手。
*,多年來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在網絡媒體上受到維基百科的有力挑戰(zhàn)。維基如今是世界搜索網站之一,詞條多達400萬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則僅有10萬。獨立的比較研究揭示,維基百科的錯誤率和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幾乎相差無幾,而且查找方便,特別是通過點擊鏈接而搜尋引用文獻易如反掌。這些都使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相形見絀。
但是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出版人JorgeCauz強調:“停止印刷版的這一天不是個悲哀的日子,我們已經徹底數據化了。”有關報道確證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因為網絡的沖擊而賠錢,但2004年后有了轉變。不列顛出版社通過發(fā)行相關的普及知識和教育讀物來獲得其85%的收入,只有15%的收入來自百科系列(1%來自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印刷版本身)。如今,有50萬訂戶每年花70美元購買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網上閱讀權。簡單的算術就可以揭示:50萬乘以70美元的年訂費是3500萬美元,可見網絡銷售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?!恫涣蓄嵃倏迫珪窂挠∷嫦驍祿⒕W絡化的轉型,應該說比較成功。
《紐約時報》則提供了另一個范例。近幾年,紙媒形勢嚴峻,《紐約時報》持續(xù)虧本。只有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經濟學人》等幾家紙媒能夠抵擋網絡的沖擊。不過,《紐約時報》窮則思變,一年前開始了網上閱讀收費訂閱制度。如今網上的訂戶已達45萬以上,每月訂費15、20、30美元不等。要知道,《紐約時報》紙質版發(fā)行量不足115萬,周末版164萬多。印刷遞送成本相當高。年網上訂閱贏得了45萬訂戶,可以說是凱旋般的勝利。所以,《紐約時報》膽子大起來,一下子把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砍下一半。這無疑是逼著大家付費進行網上訂閱。
網絡和數字化時代對紙媒的影響不言而喻。但是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和《紐約時報》的轉型證明,傳統(tǒng)媒體未必像人們過去所預料的那樣式微。固然,網絡化戲劇性地降低了媒體的準入門檻,似乎人人都可以辦“媒體”。然而,全面深度的新聞和分析,還得靠《紐約時報》這樣的來擔當。維基百科固然沖擊了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,但50萬訂戶每年付費網上查閱,無疑證明了其知識的價值。有分析家指出,維基百科雖然無所不包,錯誤率也不斷降低,但詞條往往缺乏專業(yè)性的框架,有時枝節(jié)堆積了許多,核心問題卻浮皮潦草。由世界專家執(zhí)筆的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則堅守專業(yè)框架,詳略得當,不至于避重就輕。
看來,知識和媒體在網絡時代并不僅僅是幸存,日后說不定還會更加繁榮。這就和品牌一樣,是這個世界離不開的。從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和《紐約時報》的轉型看,其成功的基本條件是網絡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。因為有了這樣的保護,其網絡產品無法隨意被轉發(fā),讀者會不停地到原網址來訪問。于是,各媒體的網絡版爭奇斗艷,都辦出了特色。我是紙媒的信徒,訂閱四份日報,還有四五種周刊、月刊,根本看不過來。但是,守著這些過量紙媒,還要到這些紙媒的網站上訪問。因為這些網站有不少紙媒本身無法容納的文章、博客、視頻以及和讀者的互動留言。的生存固然有賴網上的開發(fā),網上閱讀也需要依托不少。在這樣的格局下,網絡的繁榮就不至于產生淪落、“信息失序”的局面。
中國的紙媒也同樣面臨向數字化、網絡化轉型的局面。但看看各報紙的網站,往往千篇一律,多是把紙媒上發(fā)表的東西貼出來而已。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紙媒信息也相當隨意,擺出一副“轉了你是看得起你”的架勢。這種利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壟斷,自然使各紙媒喪失了經營自己網站的動機,從長遠看,會妨礙媒體的繁榮。可見,網絡化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,已經成為中國媒體所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。
近日,不列顛百科出版社宣布有244年歷史的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印刷版壽終正寢,徹底轉向數字化、網絡化。無*偶,《紐約時報》在試行了一年的網站訂閱制度后,于3月20日宣布,把讀者每月能夠讀到的免費文章從20篇降到10篇。短短幾天之內兩大出版機構的戲劇性變化,頗有一些啟示意味。
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停印,在文化心理上的沖擊顯然更大些。在其244年的歷史中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以無可置疑的成為英語世界中高產階層的“文化家具”。大家覺得不在書架上擺一套就顯得缺乏品位和層次?!恫涣蓄嵃倏迫珪返牧餍卸仍?990年達到高峰,賣了12萬套。之后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急跌,2010年后一版印了僅僅12000套,至今仍有3500套沒有賣完,以不足1400美元的折扣價在網上兜售。我對這32冊的精裝寶貝注目良久,很有買下來收藏之意。但想想當年白揀來又送走的那套,還是舍不得下手。
*,多年來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在網絡媒體上受到維基百科的有力挑戰(zhàn)。維基如今是世界搜索網站之一,詞條多達400萬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則僅有10萬。獨立的比較研究揭示,維基百科的錯誤率和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幾乎相差無幾,而且查找方便,特別是通過點擊鏈接而搜尋引用文獻易如反掌。這些都使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相形見絀。
但是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出版人JorgeCauz強調:“停止印刷版的這一天不是個悲哀的日子,我們已經徹底數據化了。”有關報道確證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因為網絡的沖擊而賠錢,但2004年后有了轉變。不列顛出版社通過發(fā)行相關的普及知識和教育讀物來獲得其85%的收入,只有15%的收入來自百科系列(1%來自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印刷版本身)。如今,有50萬訂戶每年花70美元購買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的網上閱讀權。簡單的算術就可以揭示:50萬乘以70美元的年訂費是3500萬美元,可見網絡銷售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?!恫涣蓄嵃倏迫珪窂挠∷嫦驍祿⒕W絡化的轉型,應該說比較成功。
《紐約時報》則提供了另一個范例。近幾年,紙媒形勢嚴峻,《紐約時報》持續(xù)虧本。只有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經濟學人》等幾家紙媒能夠抵擋網絡的沖擊。不過,《紐約時報》窮則思變,一年前開始了網上閱讀收費訂閱制度。如今網上的訂戶已達45萬以上,每月訂費15、20、30美元不等。要知道,《紐約時報》紙質版發(fā)行量不足115萬,周末版164萬多。印刷遞送成本相當高。年網上訂閱贏得了45萬訂戶,可以說是凱旋般的勝利。所以,《紐約時報》膽子大起來,一下子把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砍下一半。這無疑是逼著大家付費進行網上訂閱。
網絡和數字化時代對紙媒的影響不言而喻。但是,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和《紐約時報》的轉型證明,傳統(tǒng)媒體未必像人們過去所預料的那樣式微。固然,網絡化戲劇性地降低了媒體的準入門檻,似乎人人都可以辦“媒體”。然而,全面深度的新聞和分析,還得靠《紐約時報》這樣的來擔當。維基百科固然沖擊了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,但50萬訂戶每年付費網上查閱,無疑證明了其知識的價值。有分析家指出,維基百科雖然無所不包,錯誤率也不斷降低,但詞條往往缺乏專業(yè)性的框架,有時枝節(jié)堆積了許多,核心問題卻浮皮潦草。由世界專家執(zhí)筆的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則堅守專業(yè)框架,詳略得當,不至于避重就輕。
看來,知識和媒體在網絡時代并不僅僅是幸存,日后說不定還會更加繁榮。這就和品牌一樣,是這個世界離不開的。從《不列顛百科全書》和《紐約時報》的轉型看,其成功的基本條件是網絡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。因為有了這樣的保護,其網絡產品無法隨意被轉發(fā),讀者會不停地到原網址來訪問。于是,各媒體的網絡版爭奇斗艷,都辦出了特色。我是紙媒的信徒,訂閱四份日報,還有四五種周刊、月刊,根本看不過來。但是,守著這些過量紙媒,還要到這些紙媒的網站上訪問。因為這些網站有不少紙媒本身無法容納的文章、博客、視頻以及和讀者的互動留言。的生存固然有賴網上的開發(fā),網上閱讀也需要依托不少。在這樣的格局下,網絡的繁榮就不至于產生淪落、“信息失序”的局面。
中國的紙媒也同樣面臨向數字化、網絡化轉型的局面。但看看各報紙的網站,往往千篇一律,多是把紙媒上發(fā)表的東西貼出來而已。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紙媒信息也相當隨意,擺出一副“轉了你是看得起你”的架勢。這種利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壟斷,自然使各紙媒喪失了經營自己網站的動機,從長遠看,會妨礙媒體的繁榮。可見,網絡化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,已經成為中國媒體所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: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包裝印刷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相關新聞
-
隨著平板電腦、智能手機等的瑜伽流行,電子閱讀成為人們重要的閱讀方式。在這樣的發(fā)展趨勢下,很多紙媒紛紛轉戰(zhàn)數字市場,但是,近日,闊別紙媒一年之久的《新聞周刊》表示將于2014年重新推出紙質版。
- 2013-12-04 15:12:09
- 929
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