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寫一份報紙的誕生記
從記者采訪到成稿,從編輯修改到編版,再傳到印刷廠,再到凌晨數(shù)小時緊張忙碌地印刷,然后從晨曦中的送報車,到發(fā)行站爭分奪秒地分發(fā)……可以說,一張報紙的誕生,是一群新聞人24小時不間斷接力的結果。
今天,讓我們來告訴你,一份報紙的誕生記。 福建日報閩南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新廠,在翔安——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翔安產(chǎn)業(yè)區(qū)。一線記者將稿子提交給編輯,版面采編好后,通過衛(wèi)星或者網(wǎng)絡,從位于島內的報社傳到島外印刷廠。這時,多半已入夜。
印 刷廠接收到版面后,開始組版。“傳過來的是8開版面,我們要把這些版面組合成對開。”組版人員說。 接下來是計算機制版。“以前制版,要用膠片拼,很麻煩,8開大小的膠片要一張一張拼起來,印一份報紙要用幾百張膠片。”蔡欣明說,用計算機直接制版免去了 膠片這一中間媒介,省了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減少了中間過程的質量損耗和材料消耗。 把制好的版裝在機器上,就可以開始印刷了。不過,印好的版面,也沒那么容易過關,還要接受抽樣檢查。工人每隔一兩分鐘,就會隨機抽取一份,進行色彩比對等 檢查。
后,報紙被扎成一捆一捆,成品裝車。每天中型送報車也得裝上十幾車。 發(fā)行員接下了后一棒,他們將報紙派發(fā)到每個訂戶手里時,還油墨飄香。
設備大揭秘關鍵詞一:相當于7系寶馬,全省首臺
這 臺印刷設備,很,是全省首臺。 究竟有多?蔡欣明給導報記者舉了一個很貼切的例子。蔡欣明說,在印刷行業(yè),有兩大的印刷機品牌,分別為德國高寶和德國曼羅蘭。如果用汽車來比喻, 高寶相當于S型奔馳,而曼羅蘭相當于7系的寶馬。“曼羅蘭這個品牌的印刷機,在市場的占有率更高,這好比汽車的保有量。”蔡欣明說。
關鍵詞二:高速1小時可印7.5萬份報紙
高速卷筒紙報紙印刷生產(chǎn)線,單從名字上可以看出,這臺設備“牛逼”之處就在于——速度很快。到底有多快?一次可印32版全彩,1小時可以印刷7.5萬份報紙。 蔡欣明說,這臺印刷設備大特點就是自動化程度高、速度快,適應多版面、大批量印刷。
關鍵詞三:水墨很均勻,套色很準確
全 新的印刷技術,讓版面的度也更高了。 蔡欣明介紹,新設備印刷的版面平整、水墨均勻、色彩鮮艷、套色準確。“印品質量,也就是報紙的印刷質量是超國標水平的,套色的誤差在國家標準范圍內。”蔡 欣明說,以前分疊印刷,受燈光等各種影響,報紙的色彩可能會不盡相同。新的印刷設備,則一次性印好。
新舊設備大PK速度PK:印刷速度快三四倍
新 引進的德國原裝進口印刷設備要5000萬元,原有的北京人民機械廠生產(chǎn)的印刷設備,只要1000多萬元。單單是價格,就差了好幾倍。更主要的是印刷速度。 據(jù)介紹,原有的國產(chǎn)機器一般印四開16個版,多一次性只能印四開24個版,每小時印3.5萬份。印刷一份64個版的報紙,往往需要三四條生產(chǎn)線同時開 工,加足馬力。“新的設備,一次就能印四開32版,每小時印7.5萬份報紙。跟老機器比快三四倍。”蔡欣明說。
效率PK:減少了人工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
這臺新設備上線,需要人工操作的環(huán)節(jié)少了,但自動化程度更高。 蔡欣明說,以前一份報紙發(fā)行人員要插頁三四次,幾百號發(fā)行員每人要花一個多小時?,F(xiàn)在插頁全自動化。以64版為例,現(xiàn)在32版一疊,插頁一次就夠了,大大減少了發(fā)行人員的插頁時間。
保養(yǎng)PK:養(yǎng)護多出2小時
速度快了、效率高了,但設備保養(yǎng)的時間可是大大增加了。 新機器很嬌貴,每天保養(yǎng)至少要3個小時。“機器大了,保養(yǎng)的部位也就多了,所有油墨都要擦干凈,要三四個工人同時保養(yǎng)。”蔡欣明說。 據(jù)悉,以前舊機器的日常保養(yǎng)只要1小時左右
從記者采訪到成稿,從編輯修改到編版,再傳到印刷廠,再到凌晨數(shù)小時緊張忙碌地印刷,然后從晨曦中的送報車,到發(fā)行站爭分奪秒地分發(fā)……可以說,一張報紙的誕生,是一群新聞人24小時不間斷接力的結果。
今天,讓我們來告訴你,一份報紙的誕生記。 福建日報閩南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新廠,在翔安——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翔安產(chǎn)業(yè)區(qū)。一線記者將稿子提交給編輯,版面采編好后,通過衛(wèi)星或者網(wǎng)絡,從位于島內的報社傳到島外印刷廠。這時,多半已入夜。
印 刷廠接收到版面后,開始組版。“傳過來的是8開版面,我們要把這些版面組合成對開。”組版人員說。 接下來是計算機制版。“以前制版,要用膠片拼,很麻煩,8開大小的膠片要一張一張拼起來,印一份報紙要用幾百張膠片。”蔡欣明說,用計算機直接制版免去了 膠片這一中間媒介,省了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減少了中間過程的質量損耗和材料消耗。 把制好的版裝在機器上,就可以開始印刷了。不過,印好的版面,也沒那么容易過關,還要接受抽樣檢查。工人每隔一兩分鐘,就會隨機抽取一份,進行色彩比對等 檢查。
后,報紙被扎成一捆一捆,成品裝車。每天中型送報車也得裝上十幾車。 發(fā)行員接下了后一棒,他們將報紙派發(fā)到每個訂戶手里時,還油墨飄香。
設備大揭秘關鍵詞一:相當于7系寶馬,全省首臺
這 臺印刷設備,很,是全省首臺。 究竟有多?蔡欣明給導報記者舉了一個很貼切的例子。蔡欣明說,在印刷行業(yè),有兩大的印刷機品牌,分別為德國高寶和德國曼羅蘭。如果用汽車來比喻, 高寶相當于S型奔馳,而曼羅蘭相當于7系的寶馬。“曼羅蘭這個品牌的印刷機,在市場的占有率更高,這好比汽車的保有量。”蔡欣明說。
關鍵詞二:高速1小時可印7.5萬份報紙
高速卷筒紙報紙印刷生產(chǎn)線,單從名字上可以看出,這臺設備“牛逼”之處就在于——速度很快。到底有多快?一次可印32版全彩,1小時可以印刷7.5萬份報紙。 蔡欣明說,這臺印刷設備大特點就是自動化程度高、速度快,適應多版面、大批量印刷。
關鍵詞三:水墨很均勻,套色很準確
全 新的印刷技術,讓版面的度也更高了。 蔡欣明介紹,新設備印刷的版面平整、水墨均勻、色彩鮮艷、套色準確。“印品質量,也就是報紙的印刷質量是超國標水平的,套色的誤差在國家標準范圍內。”蔡 欣明說,以前分疊印刷,受燈光等各種影響,報紙的色彩可能會不盡相同。新的印刷設備,則一次性印好。
新舊設備大PK速度PK:印刷速度快三四倍
新 引進的德國原裝進口印刷設備要5000萬元,原有的北京人民機械廠生產(chǎn)的印刷設備,只要1000多萬元。單單是價格,就差了好幾倍。更主要的是印刷速度。 據(jù)介紹,原有的國產(chǎn)機器一般印四開16個版,多一次性只能印四開24個版,每小時印3.5萬份。印刷一份64個版的報紙,往往需要三四條生產(chǎn)線同時開 工,加足馬力。“新的設備,一次就能印四開32版,每小時印7.5萬份報紙。跟老機器比快三四倍。”蔡欣明說。
效率PK:減少了人工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
這臺新設備上線,需要人工操作的環(huán)節(jié)少了,但自動化程度更高。 蔡欣明說,以前一份報紙發(fā)行人員要插頁三四次,幾百號發(fā)行員每人要花一個多小時?,F(xiàn)在插頁全自動化。以64版為例,現(xiàn)在32版一疊,插頁一次就夠了,大大減少了發(fā)行人員的插頁時間。
保養(yǎng)PK:養(yǎng)護多出2小時
速度快了、效率高了,但設備保養(yǎng)的時間可是大大增加了。 新機器很嬌貴,每天保養(yǎng)至少要3個小時。“機器大了,保養(yǎng)的部位也就多了,所有油墨都要擦干凈,要三四個工人同時保養(yǎng)。”蔡欣明說。 據(jù)悉,以前舊機器的日常保養(yǎng)只要1小時左右
版權與免責聲明: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(wǎng)絡有限公司-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.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包裝印刷網(wǎng)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相關新聞
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(wǎng)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